搞好煤礦安全培訓工作,適應新形勢
來源:
|
作者:tpl-c592be8
|
發布時間: 2523天前
|
2990 次瀏覽
|
分享到:
要:論文通過分析煤礦生產與安全培訓的關系,論述了煤礦企業安全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建議培訓機構要樹立安全培訓為企業服務的思想,解決培訓中面臨的問題,讓安全培訓真正成為煤礦創新發展的動力。
要:論文通過分析煤礦生產與安全培訓的關系,論述了煤礦企業安全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建議培訓機構要樹立安全培訓為企業服務的思想,解決培訓中面臨的問題,讓安全培訓真正成為煤礦創新發展的動力。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煤炭的需求,給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安全教育帶來了一大課題,特別是大批地方煤礦、鄉鎮小煤礦,條件差,生產設備簡陋,系統不完善,職工隊伍素質差,對生產環境特殊性、危險性認識不足,安全意識差,給安全單位帶來了重大隱患。因此,適應新形勢加強職工,尤其是中小煤礦的系統的安全技術培訓,使他們認識環境中的潛在危險,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本領,增加預防事故的自覺性就**重要。
1、煤礦生產的特殊條件需要安全技術培訓
1)從煤礦生產條件特殊性看,我國煤礦95%是井下作業,地質構造比較復雜,自然災害嚴重,發生事故的客觀因素多,主要有瓦斯、煤塵爆炸、運輸、機電、爆破、水害、火災等,加之煤礦生產工藝復雜,尤其地方中、小煤礦,機械化程度低,開采技術落后,而且小煤礦無證開采、超層越界、亂采濫挖,一旦一處發生事故,有可能涉及其它地點,一人違章,有可能多人受害;同時礦井使用的各種設備、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及其蘊藏的危險性,具有很高的技術性和復雜性,這些都構成了煤礦生產的特殊性,要及時發現事故隱患、消除事故,除了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只有經過專門安全技術教育培訓,才能認識和掌握煤礦安全生產特點的規律。
2)從煤礦經濟條件看,近年來,受市場拉動,煤炭銷售好,企業效益好,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超能力生產,忽視安全生產,以至生產、安全管理不落實。為了經濟利益違章指揮,甚至認為“沒有違章,就沒有效益”的冒險蠻干,造成事故頻頻發生。因此,要充分認識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加強安全技術培訓。
3)從煤礦職工的素質看,由于用工制度改革,煤礦大部分使用合同工、協議工,煤礦的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據調查,國有煤礦大專以上的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鄉鎮煤礦情況更差。而在發達國家該比例為60%以上。目前,一線工人基本上是農民工,這些人文化很低,技術很差,變動頻繁。他們不能熟練掌握煤礦各環節、各工序的技術,不能掌握事故的發生規律,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更談不上在事故出現時能采取應急措施,做到自我保護。因此,只有經過強制安全技術培訓,才能使他們較快地、順利地適應生產環境,獲得必須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知識,熟悉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培養持續而穩定的安全行業行為。
4)從煤礦管理水平來看還比較薄弱,一些煤礦盡管在行政、技術生產、安全管理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尤其對鄉鎮個體煤礦來說,他們大多對專業技術和煤炭政策了解不多,由于管理不善經常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必須加強安全技術培訓,促進安全生產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成長,使他們具有真才實學,這樣才能切實落實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保證安全生產。
2、新形勢下安全培訓面臨的問題
1)部分企業業主的短期行為,只看眼前利益,忽視安全技術培訓對提高員工勞動素質的作用。員工文化素質較低,專業水平、安全生產意識距新形勢下煤炭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振興礦業經濟的要求相差甚遠。
2)對安全培訓的思想認識不足。認為安全培訓無效益,甚至是負效益,一培訓就需要資金,造成崗位空缺。因此煤礦普遍存在偏重利潤,忽視企業綜合實力的提高,特別是員工素質的提高。對培訓甚至不抓不管,這種急功近利思想是某些企業領導不重視培訓的“怪病”所致。
3)新形勢下企業用工制度的轉變,導致員工流動性大。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的費用,增加了生產成本,使企業或業主對培訓表現出熱情不高。加之國企與地方個體煤礦在分配制度上還存在一定差距,企業花錢培訓過的人員被高薪聘走的現象很多。
4)個別企業在培訓工作中存在著“為培訓而培訓”的教條主義現象。由于不重視培訓工作,只強調生產任務緊,人員缺,不派人或勉強應付,更有甚者,個別單位還有專門從事培訓的“專業戶”,冒名頂替、弄虛作假。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企業人才資源的浪費和財力的流失,而培訓中心的質量和聲譽也直接受到影響。這種不負責任的企業領導作風是新形勢下導致培訓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
5)培訓方法比較單調,內容枯燥。目前我國培訓機構基本采用的培訓方式都是填鴨灌輸式的單一方法,而且內容上基本都是靜態展示,這種口述筆寫的傳統教育容易引起受眾的厭煩甚至反感情緒,因而很難達到預期的培訓目的。
3、安全培訓改革思路
3.1明確思想,適應形勢
安全培訓工作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安全技術教育是煤礦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是提高煤炭行業人員素質的重要措施。安全培訓應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針對目前煤礦職工結構變化、培訓缺失、人員素質不適應的嚴峻狀況,將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貫穿到安全培訓中,堅持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培訓的原則,面向煤礦生產一線,拓寬培訓覆蓋面,解決學校與煤礦企業脫節的矛盾。
3.2結合實際,對癥下藥
安全培訓要緊密結合現有煤礦安全生產發展特點和職工工種的實際需要,提出培訓重點、難點,使培訓工作在扎實有效的環境中開展下去,為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服務。因此,培訓人員有必要通過各種調研、深入礦山一線聽取企業人員的意見,摸清新形勢下礦山企業對培訓工作的意見和要求以及礦山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方案。
3.3分層次,建立多元化培訓機制
應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安全技術培訓機制。改變過去單一的培訓模式,盡快向復合型轉變,根據企業和學員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人員制定出不同的培訓方案和考核辦法與標準,按考核層次的不同給予不同安全資格證。以培訓對象來講,高層次的管理者(如礦長)就應從培養有較高知識層次與創新能力的人才著手,讓他們具有探求新規律積累新知識的能力,較終能創造出新方法的才能,在課堂的講授上應由偏重傳授管理的理論轉向創新意識和管理才能的培養,全面提高決策能力和豐富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分層次培訓,做到有的放矢,使所有來參加培訓的學員都能得到顯著地提高,并從整體上促使有潛力的學員向更高一級目標攀登。
3.4加強考核,保證質量
認真組織教學。煤礦安全培訓機構要認真做好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嚴格按照培訓教學大綱組織教學,科學制定培訓方案,選用優秀教材,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培訓質量。培訓要把握重點,特別要加強對鄉鎮煤礦主要負責人、礦長的培訓。
嚴格考核發證。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嚴格按照考核標準,對參加培訓的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進行考試、考核,嚴肅紀律,嚴格把關,不達標準不能發證。
3.5強化教學管理,提高培訓質量
完善、規范、科學的教學管理是檢驗安全培訓的重要依據。制訂、健全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業務建設,是做好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的基礎。首先要從教學管理、業務建設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和教學檢查;組織教師現場學習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更新知識;定期召開學員會,相互反饋信息;建立安全培訓考核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其次,還應抓好學員管理、后勤服務等環節。健全、完善學員考勤制度和管理辦法。嚴格入學資格審查、成績考核和證書發放,杜絕“學習專業戶”等不良現象。同時,要加大實驗教學的投入,改善教學條件。突出專業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緊緊圍繞安全、技術這個中心問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和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高質量的師資,確保經過培訓后人員的安全意識、素質、技能水平明顯提高。
3.6集中培訓與現場辦班相結合
現場培訓有課堂教學達不到的效果,可使職工在工作之余得到培訓,既增強安全意識又提高操作技能。此方式不僅使工人的工余時間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可解決礦井生產骨干難以脫產培訓的實際問題。另外結合礦井實際講解實用內容,可避免授課面面俱到、“無的放矢”的盲目教學目的,而且可提高學員的學興趣;同時可使教師從單一的教學模式向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復合模式轉變;也可使教師從理論型人材向實用型人才轉變,可使學校的教師向不斷適應煤礦企業需求方面發展;對學校來說可使學校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為培訓工作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7創新培訓方法和內容
為了激發人們對安全生產知識的渴望,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運用現代影像、聲訊技術,通過情景模擬和仿真模擬的方法,使受培訓人員切實從中學到刻骨銘心的安全生產知識,以確保生產安全。